当黄金资产加速金融化,估值专业人才体系的缺位,已成为金融安全基础稳固的关键制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填补黄金行业鉴定与评估标准化空白的“黄金鉴定估价师”应运而生”。
2025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复,将“黄金鉴定估价师”纳入国家职业序列。这一肩负构建贵金属价值评估体系重任的新职业,正式走进时代视野。
职业诞生:从成都提案到国家标准的千日攻坚
黄金作为国家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资产,其价值评估的精准性直接关乎经济命脉。2024年,全球黄金消费量达4,974吨,国内黄金回收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但专业鉴定覆盖率亟待提升。
2024年8月:基于多年西部再生金枢纽建设实践,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瞄准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方向,率先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交新职业申请报告,直指行业痛点:传统技术效能不足、市场集中度低、合法合规发展受阻;
2025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将“黄金鉴定估价师”纳入国家职业序列,该职业聚焦黄金实物属性与文化附加值综合评估,要求从业人员精通检测技术、市场动态及价值研判,为全产业链提供权威技术支撑;筑牢产业规范发展、强化依法合规经营的核心人才保障;
2025年7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正式批准“黄金鉴定估价师”申请单位——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担任国家职业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该职业建设正式进入国家标准锚定阶段。担负此项重任是政府部门对行业组织技术权威性与社会责任感的国家级认可,更是深度参与产业规则制定、引领黄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成都使命:以再生金枢纽实践锻造国家标准
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作为该职业的申报单位,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社会调研深刻洞察到:中国每年黄金首饰及金条销售用金约1000余吨,其中矿产约300余吨、进口黄金近200吨、再生金(黄金旧料)500余吨(占黄金供给总量的51%);黄金回收环节的标准化缺失,已成为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成都在打造“再生金回购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中,正是瞄准这一痛点,率先展开系统性攻坚:
数据筑基:成都依托全国首个再生金数字化回购平台,接入注册门店3.8万家实时交易数据,截至2025年7月,交易额已达172亿,黄金回收量高达39吨,现已构建覆盖纯度、工艺、流通成本的动态定价模型,可为黄金价值评估提供海量实证支撑;
技术破壁:联合国家金银珠宝饰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四川)等专业检测机构,通过全自动化检测线,建立覆盖多样化鉴定样本库,攻克高仿品检测难题;
标准先行:主导制定《再生金回购金银服务规范》等团体标准,为职业操作规范奠定技术框架。
国标蓝图:构建质量基础设施新支柱
黄金鉴定估价师国家标准起草在即,预计2026年初正式发布,促进会将以三重实践确保国家职业标准的权威性:
人才覆盖:“十五五”期间,培养万名持证人员,实现银行、黄金回收企业覆盖率稳步提升;
科技赋能:开发AI辅助数字化验证能力模型平台,对万家企业样本迭代优化,动态融合金价、汇率、工艺溢价因子,模拟多样化鉴定评估场景,验证“一物一码一链”追溯体系,衔接全流程数据监管要求;
产教融合:整合科研院校、质检中心及产业链主体,覆盖“矿山—加工—回收—投资”全场景,逐步打造国家产教融合基地,实现“理论培训—实操考核—继续教育”全周期体系。
黄金估值体系的专业化,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价值锚核心。
职业觉醒:筑牢金融安全的价值基石
黄金,历经千年淬火,今朝再铸标尺。当黄金从商品转变为重要的金融资产载体,黄金鉴定估价师便是金融安全的守门人。随着职业化力量廓清价值迷雾,“黄金鉴定估价师”正以国家标准之力,以专业人才对价值真相的精准洞察与恪尽职守,为金融安全稳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