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国际金价逼近3700美元/盎司,国内金价同步突破830元/克大关。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经济数据表现疲软以及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的共同影响,黄金避险属性凸显,价格持续攀升。
截至9月8日收盘,COMEX黄金期货最高触及3685.7美元/盎司,再创历史纪录;沪金主力合约2510报收822.86元/克,上涨1.02%。次日(9月9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回购大盘价已突破830元/克。
2024年金价创下40次新高、2025年上半年再添26次新高,金价一路高歌,让黄金成为近一年半来全球表现最优秀的资产之一。这种迅猛涨势,为投资者带来了如同置身“奥运赛场”般的刺激感。
然而,比价格波动更具意义的,是市场内在逻辑的重塑。
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正在发生:黄金投资(金条、金币)已首次取代黄金消费(金饰),成为中国黄金市场中新的主导力量。
投资金逆袭 占比首超50%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总量为505.205吨。其中,黄金首饰消费199.826吨,而金条及金币需求则达到264.242吨,投资类黄金需求显著领先。
从占比来看,今年上半年金饰消费仅占黄金总消费量的不到40%,较本世纪初的比例已接近“腰斩”。即便与五年前相比,下滑也非常明显——当时金饰占比仍超60%。在2021至2023年连续三年的上半年中,金饰消费占比始终保持在63%以上;到2024年同期,这一比例回落至略超50%;而今年上半年更是进一步下滑超过10个百分点,显示出资金正加速向投资型黄金产品转移。
自上世纪80年代黄金买卖向公众开放以来,中国黄金市场长期由金饰消费驱动。“买黄金”在大多数人心中,等同于购买金镯子、金项链。尽管投资性金条和金币几乎同期面市,但始终份额较小,此前金饰消费常年占据市场总量的八成以上。如今,这一持续四十余年的格局被打破,背后不仅是投资热情的升温,更反映出居民资产配置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金价持续高企、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以及消费者心理和优先事项的转变,从“消费主导”到“投资为王”,黄金产业价值链正在重构。以往以金饰零售为核心的产业链格局,面临重大挑战,能否迅速适应这一趋势、拓展投资类产品与服务,将成为企业能否在本轮洗牌中生存甚至胜出的关键。
交易量暴增 “假金”猖獗需提高警惕
面对黄金价值的持续走高,老板们需密切关注实时金价与市场情绪波动,建立高效金价跟踪机制,尤其要关注国际金价走势及人民币汇率变化,避免因报价滞后带来成本损失。
同时,应严格执行回收黄金的成色检测与来源合规审查。当前金价高企,市面上仿品、镀金甚至金包钨、金掺铼等“假金”层出不穷。近期,伴随着金晨领航黄金检测中心回收单量暴增,收到的掺假黄金数量也在明显上升。
因此,老板们务必要强化检测流程,确保来源合法、成色准确,严防法律与信誉风险。
另外,现金流管理也至关重要。应避免盲目囤货,合理设置库存缓冲,增强应对金价波动的韧性。要善于把握行情机遇,提升盈利能力。可适当提高回收报价,吸引优质客源,并借助实时金价系统提升客户信任。结合金价热点加强宣传,拓展线上估价、上门回收等服务,重点对接大客户和金饰更新需求群体。还可建立老客户专属沟通渠道,提供“高价提醒”“预约回收”等增值服务,提升复购与转介绍率。
当前市场环境下,建议坚持“快反应、稳经营、强服务”策略,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主动利用金价波动拓展货源与客源,进一步扩大生意规模和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