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央行仍在增持黄金(5月净购20吨,中国6月再增7万盎司),但其对金价的推升作用正在减弱。近期金价持续回调,伦敦金价一度跌破3300美元/盎司,较4月高点下跌约200美元。
央行购金力度下降(4月环比减12%,5月低于12个月均值27吨)促使华尔街调整预期,对冲基金随之大举获利了结——截至6月24日当周,其COMEX黄金净多头寸剧减61.42万盎司,创6月抛售记录。
尽管当前市场呈现“大买家放缓、小买家离场”的局面,但分析认为,随着美国重启贸易战加征关税以及债务规模持续膨胀(受“大而美”法案推动),未来央行可能重拾购金步伐,将其作为对冲金融市场风险和“去美元化”的关键工具。渣打数据显示,黄金与美元资产(美元指数、标普500、美债)呈现显著负相关性(2025年至今相关系数分别为-0.59, -0.07, -0.51),正日益成为有效的美元替代品。
纵使全球央行近期购金力度减弱,华尔街主流观点依然相信其全年购金总量将超过1000吨。机构们表示,一旦下半年央行购金加速,他们将快速跟进“淘金”,博取金价上行收益。渣打银行给出积极展望:未来3个月金价或触及3400美元/盎司,未来12个月预估值仍为3500美元/盎司。央行购金动能能否恢复强劲,正吸引全球金融市场高度关注。
世界黄金协会6月17日报告(《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提供了支撑:95%受访央行计划未来一年增持黄金,43%明确打算增加储备。然而,华尔街的争议点在于高金价下能否维持千吨级购买:
乐观派强调: 美国贸易战再起及债务激增(受“大而美”法案影响),将迫使央行加速“去美元化”。由于黄金是稀缺的美元替代品,购金力度可能增强。
谨慎派指出: 央行需平衡储备安全与收益,当前高金价带来的持仓成本可能压制其购买热情,影响整体储备收益。
7月以来,华尔街场外黄金看涨期权交易量激增约35%,表明众多对冲基金正提前布局,押注全球央行购金力度回升以获取金价上涨红利。近年来,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停滞不前,而黄金占比持续攀升,推动金价近乎翻倍。若美国贸易摩擦与债务危机加速“去美元化”,促使央行集体抛美元转黄金,未来金价涨幅可能远超预期。
两大核心动力或推升央行购金需求:
对冲美债可持续性风险:36.9万亿美元巨额债务引发市场对美债偿付能力的担忧;
抵御美元贬值压力:美联储加速降息预期加剧美元贬值,黄金的保值属性与上涨空间同步强化。
在央行持续增配黄金的趋势下,3500美元/盎司绝非此轮牛市终点,下半年金价有望突破历史新高。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